WFU

2021年6月15日星期二

前中後,書寫閱讀心得四步驟


隨著開始寫閱讀心得,我也一邊在調整自己讀書心得的寫法。目前我認為,寫閱讀心得的目的是要能夠「把讀一本書的實用價值最大化」,以下就分享一下我目前的作法。/ 撰文 俠醫楊智鈞

步驟一. 讀書前:以目的為導向選書

以前讀書比較隨性、買書看看封面或是聽人家推薦就買,後來藏書越積越多,但要不是讀了發現對自己沒啥用處,就是沒興趣,以致於一本書也很少看完。現在我買一本書、我會先想想,我為了什麼要讀這本書、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

然後以「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略讀技巧,看一下作者自序跟導讀、掃描一下目錄,再挑個一兩頁讀讀看句子通不通順、念不念的下去。

為什麼要這樣?有沒有可能一本書是好書但是讀不下去?當然是有可能的,有的是因為書太難自己程度還不夠、有的則是因為翻譯品質太迷樣...,像黑天鵝系列我也全買了,但是真的讀不下去。

對我來說這種書就是「困難區」,「刻意練習」裡面強調,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分成三個區:舒適區、挑戰區、困難區。

比如讀雜誌漫畫那就是舒適區,一個人如果要進步,應該要在「挑戰區」閱讀,就是挑那種程度比自己的理解能力高一點點的讀。太難讀的書,現在買回家也只是佔位子。最好挑那種至少還看的下去、挑戰區的書買。


步驟二. 讀書中:設定「一個」閱讀目標

決定買回來以後,你把自己當初設定的「閱讀目的」寫在便利貼上面、貼在翻開第一頁的地方,一開始就設好一個讀書目標。然後你寫下這樣一個一句話之後,你在讀這個書的這個過程就反覆的去思考裡面的哪些內容有回答到你這個問題。比如像下圖這樣:



步驟三. 讀書後:優先回答原來設定的問題

閱讀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最感動的地方、或是最觸動你的環節、可能真不是你原本預設的讀書目標、或根本無關,也許整本書能回答你原始目標的部分也不多,而精彩另有他處。

但是你在寫心得的時候,記得不要優先去寫這些「驚喜」,而是「優先回答原本預設的那張便利貼目的」,再寫其他部分。我覺得這樣調整以後呢,這個是對我最有幫助的部分。

你強迫自己先回答原本想知道的問題、而非著墨後來覺得最有趣的部分,這種「不忘初衷」就好像是說考試先拿60分的概念,先把自己要的帶走,然後你再去開始講剩下多賺到的部分。


步驟四. 分類貼出

將心得分為「可以講的心得」「放在心裡面就好」的心得(畢竟現在言論管制比較敏感... ),你把可以講的那個部分整理好貼到平台給大家看。一來增加書寫動機、二來可以獲得回饋。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歡迎幫我們在下方按讚分享,也歡迎留言!

  1. 以前讀書很容易陷入全部都要看完,看完之後好像很有收穫,但是實際上沒有因為吃太多了
    但如果以俠醫說的,以始為終先搞設定目的,再來看書,然後再來回應自己當初設定的目的
    這樣感覺事情單純多了,如果中間發現目的已經不存在,或是已經解決,就可以先擱下這本了

    回复删除
    回复
    1. 謝謝小岳回饋。的確掃描一遍目錄,對自己沒幫助的地方就可以掃過、也不用強迫看完,有效最重要❗️

      删除
  2. 謝謝開心醫師分享
    我也常常買了一些人家推薦的書, 也有很多因為慧根不夠讀不下去, 我的作法與楊醫生類似
    1. 看著書名還有印象, 思考某個目的去書中尋找
    2. 先看目錄看有沒有興趣的點, 再看看作者的自述
    3. 開始翻閱, 沒興趣或者掃過後發現該章節沒興趣就直接跳過
    4. 只針對有興趣讀的下去且與目標雷同或者認為有收穫的會多點耐心讀
    5. 針對很棒的論點或者章節, 折頁, 等待下次整理時就直接查找
    6. 沒有太多對自己有太多價值的書, 我就會送出或者捐出, 只有局部分有價值的我會拍照或者寫成簡單的條列式心得, 以供後續查找

    PS:我習慣用 Google Keeps 來記錄與查找東西

    回复删除
    回复
    1. 謝謝你的回饋,我覺得很棒!同時我也花更多的時間在看那些「我不怎麼贊同」的觀念上,去看作者如何舉證論述。

      删除